利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水泥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
水泥硬化的微观过程
水泥的放热曲线虽然可以告诉我们水合反应的过程,不过却无法显示出其内部结构与强度的变化。若要获得这方面的资料,
就必须利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水泥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
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发现在水泥加水后的头两个钟头内,原先多角形的水泥颗粒已被胶体的水合产物包住,
并且借此“外套”而互相连接起来,使水泥固定下来不再具有可塑性。
此时水泥的结构很容易被打破,不过也能很快地再重新聚合起来。
3至5小时后,水泥即开始了不可逆的硬化过程,其微观结构也有了显着的变化。
原先包住水泥颗粒的胶体外套,逐渐长出许多细密的纤毛,这就是水泥中的矽酸盐和水反应生成的胶体矽酸钙水合物。
随着水合反应的继续进行,这些纤毛逐渐伸入水泥颗粒间的空隙,而与邻近颗粒上所长出的纤毛交织成网状的结构,
使水泥凝固成坚固的基质,
同时也把氢氧化钙及其他一些水合物的结晶副产物,或是另外加入的砂石,牢固地“织”在一起。
纤毛的产生,固然是导致水泥硬化产生强度的主因,不过至今仍不清楚其反应的机构。
根据牛津大学研究研究发现这些纤毛其实是一种中空的管状结构,使人们对它的了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