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光学仪器常识-相衬显微镜的的发明及原理
光波好象水波一样,有其一定的波长、振幅和相位,可用曲线图
表示之。波长代表颜色,振幅代表明暗。当光波通过二种不同折射串
的介质时(如由空气入水,或由水入玻璃),其波长、振幅和相位皆
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种波长相同的光波相遇,由于相位不同,其振
幅有加强或减弱的变化,使光线变明亮或暗淡,称为光的千涉现象。
光波通过小颗粒后可产生直射光和衍射光。后者的振幅较小,相位较
慢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的差
别。介质厚,折射率大,减速也大。光线的相差一般肉眼看不到,但
利用衍射和干涉现象就把相差变为明暗之差,肉眼才能看到。
相差显微镜是利用衍射和干涉现象,把直射光推退1/4 波长,使
直射光和衍射光维持
同一相位,两者组成的光波,由于干涉现象,其振幅为两者之和。
因背景只有直射光,故被照射的小颗粒比背景亮,称明反差或负反差
如将衍射光推迟1/4 波长,直射光和衍射光的相位差变成1/2 波长,
合成波振幅为两者振幅之差,故被照射颗校比背景暗,称暗反差或正
反差
德国物理学家Zernike , F. 于1934年根据Abbe显微镜的成象原
理,提出相差(相衬)显微镜的原理和设计。。但当时的生物学家并不表示欢
迎和重视。1941年Kohler和Loos发表他们在蔡司(Zeiss )实验室研
究有关相差显微镜的实验结果,引起了美国光学公司的注意,由该公
司和英国的一些单位开始制造此镜出售,以后全世界各显微镜制造商
厂不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