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和纤维观测检测计量型图像显微镜,带纤维分析软件
其法:在纤维变成纱以前,用少量(少于重量的1%)的纤维经过染色、
充分混和到未经染色的同一种纤维中纺成纱,再把纱浸入液体介质
中,该液体介质与纤维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使得未染色的纤
维变成实际上是透明的,而染色的示踪纤维就可以用显微镜
检视和扫描。
用纤维或长丝的连续片段进行观测,常用来表示纱结构
中各个环形区域的位置,用以表明纤维从轴心到表而、再到
轴心的各种周期性的转移模型。“纤维的转移”常用于描述纤
维在加工中的相对移动和在较后成纱结构中的位置。用各种
参数和指标所表达的纤维转移,取决于纤维的很多性质、纤
维集合体的特性和工艺条件。
混和的目的
混和有两个目的:(1)使纤维获得充分的混合;(2)将
具有不同特性的纤维混和在一起,以获得单独用一种纤维所
不能达到的纱线质量。
每一种纱线都设计成具有一定的性能——色彩、强力、光
泽、质地等等。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使同一种纤维,这些性
能在整批纤维中,应该处处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
可能完全而均匀地把这些纤维加以混和。对那些用棉花和羊
毛之类的天然纤维所纺成的纱线来说是如此,而对棉、羊毛
与化学纤维的许多混纺产品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引起人们
很大注意的专题。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陈述是按近于正确的:
在纱中只有一种类型的纤维如棉花,混和不均衡可能不致引
起质量上明显的变化,不象特性很不相同的纤维混纺,如耐
纶与羊毛那样,但是即使只有一种纤维被混和,在整个一批
中纱线的性能也应该均匀一致。在一些专门连续生产某种标
准纱线的工厂中,月复一月地相继的每一批产品必须保持性
能稳定。
天然纤维由于遗传上的原因、或由于各种原料生长所处
的环境差异,一些名义上质量相同的纤维,包与包之闯甚至
一包内部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较重要的是宁可在加工的早
期使那些准备参予混和的各包原料得到充分混和,这样,后
面的开棉及并合就能改善较终产品的均匀性。在长期承担同
一种纱线生产任务的地方,使一种产品中,混有若干种不同
成分是很有利的。如果只用一种原料直到供应断绝,然后再
用另一批原料,如此下去,成纱的性能就会有显著的变化=
如果把若干不同的原料混合在一起,这种危险就能减小,当
一批原料用完后,用另一批类似的原料代替它时,这些名义
上类同的各批原料之问的微小差别,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混合
物仅仅产生微小的影响;当另一批成分需要替换时,这种影
响又被抵消掉了。出于同样的原因,长期处于这些条件下,
如果任何一次都从尽可能多的原料包中喂给原料,使原料的
喂给在可得到的原料供应中始终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这是很
有利的,因而,纱线质量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