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形状颗粒磨损显微特征,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不规则形状颗粒磨损这一重要概念,已被人们普遍认为
是附着物磨损.配合面上的凸起,在载荷作用下相互接触时,
将会变形,其接触面积要随这两种材料的弹、塑性流变应力和
施加载荷而变化.整个接触面积常会发生粘合,其程度要由
材料的性质及氧化程度来决定.如果相接触的材料一样,则
会助长整个界面粘到一起,而且凸起部位的变形也相同. 由
于摩擦力的连续作用,粘在一起的凸起部位常会在连接处的
一侧被剪切断,分离开的碎片将被带到另一个凸起部位上.这
些部位可能通过进一步的滑动而相当快地解离,或者是在直
到发生失稳以前,一直都会通过不断从相对的表面粘取更多
的材料而长大.
为了将附着物磨损的程度降至较低,必须减少凸起部位
的接触面积.显然,对给定材料来说,降低连接点处的载荷必
须减少凸起部位的变形量,因此也减少了接触面积.同样,提
高材料的屈服应力,即提高材料硬度,也会减轻附着物磨损.
目前,利用简单的附着物磨损理论时,尚有一些困难,例
如,剪切裂纹是怎样穿过一个凸起部位而扩展的,疲劳过程涉
及的范围有多大等等都不清楚.有些人甚至断言:凸起部位
问的机械联锁较后造成的流动以及在任一侧或是两侧同时发
生的剪切这三者,都为观察到的现象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释,
除非没有真正粘牢.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磨耗过程而使氧化
膜的形成与重被磨掉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微振磨蚀正是这
种情形,这是在两个未润滑表面承受小的相对往复运动时产
生的腐蚀过程.
在简单介绍了磨损的基本机制之后,就可以对选取能将
磨损减至较低程度的系统问题做出总的说明.名义载荷较低
和润滑良好这两点均已讲过了.而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塑性
变形及断裂过程、表面原有的屈服强度或硬度,也就是在尚未
断裂时因变形而达到的硬度,I都是重要的特性.不易变形或
不易断裂的材料,即强韧的材料是耐磨的.而且与提高屈服
强度有关的显微组织特征,也就是晶粒尺寸细小、强化相沉淀
也很细小等等,同样也与优良的耐磨性有关.在磨耗时,如果
表面硬度比污染颗粒的高,则后者就会变形或断裂,从而防止
了磨损.因此,非常硬的配合面更能承受砂砾等物的作用,例
如,已经用碳化硅零件去制造污水处理阀,这主要是为了提高
耐冲刷腐蚀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提高耐摩擦磨损的能力.
亚表面裂纹会借助疲劳机制而产生,它会按前面提到的
磨损方式造成剥离.同样,剪切裂纹会使凸起部位与表面分
开,这种裂纹可能是在与相对的表面接触时有几周的摩擦造
成的结果,也许这种裂纹就是低周、高应变疲劳的特征.不
过,到现在为止尚未提出过耐磨性与耐疲劳性之间的定量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