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岩心观察用偏光显微镜
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对储集层物性的研究主要是孔隙性、渗透性及
孔隙结构等方面。在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对储集层进行宏观研究
,观察孔隙的类型、大小、形状、连通性及充填情况,详细记录,
并且进行必要的素描、摄影和半定量统计;同时,还要有目的地
采集样品送中心实验室进行各项分析,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对储集性
质进行微观和定量研究。碎屑岩类储集层要详细研究孔隙与喉道特
征,碳酸盐岩类储集层除孔隙与喉道外,还要加强对裂缝和洞穴的
研究。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是指孔隙与喉道的配置关系。孔隙和喉道
的大小及其配置关系是影响储集层渗透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
近几年来采用各种方法研究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多系将观察和测
量结果进行数理统计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观察法(野外和岩心
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物理一化学法(吸
附法)、毛管驱替法(压汞法、重力法,离心法)和矿场研究法(地球
物理测井法、渗流力学法)。通过上述研究,编制出等孔隙度图、
等渗透率图、毛管压力曲线、试井曲线及其他图件,并拍摄各种宏
观和微观照片,对碳酸盐岩储集层还要进行裂缝和洞穴形成机理的
研究,统计单位距离内的裂缝条数(裂缝密度)、单位面积内的裂缝
总面积(裂缝率)、单位面积内的洞穴总面积(洞穴率),查明裂缝的
组系、溶蚀带的层数及其分布规律。综合上述成果,对储集层的物
性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尚需指出:不少研究方法
欠成熟,无论在理论基础或是分析操作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完善,尤其是如何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紧密结合、将孔隙
结构特征与沉积条件紧密结合,以便根据沉积相特征预测储集层物
性的好坏及其变化规律,都是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