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型/铸件界面处激冷层-铸型材质金相显微镜
气体缺陷形成机理 根据铸件内气体缺陷的形成原因,可划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 性气孔和卷入性气孔。非真离心铸造对于铸型强度要求较高,采用 较多的铸型材质是金属,如钢、铜等,从而产生较高的冷却速度, 且金属液与铸型之间的压力作用也明显大于静态浇铸。因此,在铸 件横截面上形成的析出性气孔往往体积很小,数量也很少。如果 备料过程中对原始炉料成分控制比较严格,所浇铸铸件尺寸比较小 ,金属型的强导热能力将使铸件的凝固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于是, 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析出气体分子,较终在铸件内部形成析出性气 孔的可能性很小。 铸型/铸件界面处激冷层的存在,阻碍了铸型内壁处高温金属 液和铸型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并侵入到铸件内部,形成侵入性气 孔。同时,也不具备形成气孔的压力条件。 如果熔炼过程在真空状态下完成,炉料所吸附的油脂和水蒸气 等易挥发物质,大部分在炉料熔化之前就已经由真空泵抽出,保护 性气体(如氩气)的采用为炉料上吸附杂质的去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并使金属液内的N,H和0元素含量很低,析出性气孔对于铸件性 能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可以判定离心铸件内的气体缺陷, 主要是由于浇铸和充型过程中环境气体的卷人造成的。 对于非真离心铸造过程,形成气体缺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铸型 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金属液进入型腔后,对中心浇道底部的强烈冲 击作用可能卷入环境中的气体,并将这部分气体封闭于金属液中带 入到型腔内。这种气孔一般位于型腔的中部或末端,可以通过改 进铸型结构设计得到较好的解决。 对于水平放置的圆管,气体缺陷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离心 力场下金属液填充过程的特殊性造成的。金属液对型腔的填充从末 端开始,在金属液到达型腔末端之前,型腔始终处于未充满状态。 整个填充过程中,型腔入口处始终处于封闭(完全充满)状态,将在 型腔内部形成一定的封闭空间,充型过程的不同阶段。随着型腔的 不断充满,金属液反向填充自由表面持续向人口处运动,这部分封 闭气体将不断地被压缩。此时,型腔内的未充满空间逐渐变小,型 腔即将充满时,在人口处形成一定体积的气体封闭区域。随着封闭 区域气体压力的不断升高而不能及时从型腔中排出时,便被封闭在 金属液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气孔。因此,由于离心力场下金属液充型 过程的特殊性造成气体封闭而形成的气孔,一般位于型腔的人口附 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