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照明是由科勒研发一种理想显微镜照明技术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
不同的光学显微镜(下面简称为显微镜)结构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
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和光源等;二是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
载物台、焦距调节部件和显微摄影部件等。
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简单地讲就是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
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大小。通常是由两组会聚凸透镜组成,被观察
的物体经物镜(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该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
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于明视距离处(离眼睛距离为25 cm处)
。具体光路如下:
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视场光阑)斗聚光器一通光孔一镜检样品(
透明)一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目镜(再次放大成虚像)
一眼。
二是光线控制原理。通过视场光阑和孔径光阑等部件控制,使光线
达到科勒照明的要求。科勒照明是由德国蔡司的科勒先生(August Kohl
er)于1893年首先研发的一种理想的照明方法,该方法能使样品获得均
匀而充分明亮的照明,又不会产生耀眼的眩光等有害光线。科勒照明是
指光线达到使整个视阈照明均匀、亮度足够、光线平行和有害光线少(
即排除光晕)等要求。在使用显微镜时,一般需要调节才能使之真正达
到科勒照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