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物的大小和分布碳化物颗粒研究显微镜
耐磨 性
大多数工具在典型的滑动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是非常复杂
的特性。工具钢的耐磨性取决于钢的组织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
不取决于工件材料的特性,特别是硬度、磨蚀和腐蚀效应、摩擦
系数以及影响磨损的外部条件如摩擦区的温度、机械效应和浸
蚀。如这些因素中很少几个因素发生变化,也会改变工具钢的成
分、相状态和其他性能。在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因素是热因素和
载荷状态:动载荷、单位载荷(压力)以及在偶件中的腐蚀作用。
在较高压力下特别是在交变载荷条件下发生磨损时,耐磨性
还取决于碳化物的大小和分布。碳化物颗粒应很小,而且分布均
匀。如果钢表面上有大的团粒状或带状碳化物,它们就容易脱落
,而且起着磨料的作用,加快表面的磨损
试验表明,粉末冶金钢的耐磨性比同一牌号的变形钢高30%。
将钢的硬度提高至RC60以上,有利于在较高压力下特别是
在高硬度磨料磨损条件下提高耐磨性。当工件材料与工具的硬度
比大于0.5---0.6时,磨料颗粒可能引起微切削效应。
在接近上述极限温度下使用的工具,其耐磨性可采取如下
措施来提高:
(1)提高金属基体的热稳定性、碳化物含量(金属问化合物)
和初始硬度,
(2)提高韧性和强度,譬如说采用更细的晶粒和碳化物(金
属间化合物)均匀分布的方法。在干性或半干性摩擦中,磨损可
能由于较大的脆性颗粒脱落和金属基体强度的降低而加剧;
(3)提高塑性变形抗力,这样会消除钢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