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酶生产技术-细菌和酵母菌观察显微镜
酶工程发展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生物浸没式培养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发青霉素生产工艺有关,从中获得的新知识被迅速应用于其他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后来的微生物制酶生产; (2)对酶的基本性质知道得越来越多,使人们认识到酶作为工业催化剂的潜力; (3)大多数重要的工业用酶都能由某种微生物生产。 酶作为添加剂使用强化了传统工艺,但没有开发新的应用方式。直到现在,多数大批量生产的粗酶仍与水解淀粉和胶质之类碳水化合物的糖昔键酶以及水解蛋白质肤键的蛋白酶有关。 大约90%大批量生产的酶来源于丝状真菌、细菌和酵母菌之类的微生物,其余来源于动物((60%)和植物((40%)。 在涉及多个序列反应的化学过程中,无细胞酶拥有许多优点。在发酵过程中,将微生物细胞用作催化剂则有许多局限: (1)会有大量的原料转化成生物体; (2)会发生导致原料浪费的副反应; (3)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与产物的形成条件可能不同; (4)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所需产物比较困难。
(本文由上海光学仪器厂编辑整理提供, 未经允许禁止复制http://www.sga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