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压痕产生和颗粒大小-测量工具显微镜
表面缺陷
作为传力介质辅助拉深,由于颗粒尺寸较大,无法达到液体中
“分子颗粒”的尺度,导致颗粒和液体与变形板材的接触状态不同
。在压力作用下,宏观上看,液体作为传力介质可以100%的完全
接触,而颗粒介质受尺寸形状的影响,颗粒之间存在间隙,不能像
液体介质可以随意移动、填充问隙,且颗粒的表面和板材的表面通
常为曲面,曲面之间无法完全接触,通常是点或者局部弹性的面接
触。当压力超过一定值以后,颗粒与板材的弹性的面接触发展为局
部塑性变形,产生表面压痕。表面压痕的产生和颗粒大小和平均压
力有关,通常在同样压力条件下,颗粒尺寸越大,总的有效接触面
积越小,表面压痕越严重;同样颗粒尺寸条件下,平均压力越大越
容易产生压痕。
的接触状态另外,受温度的影响,材料变形抗力越低,拉深成
形过程中越容易产生压痕。因此,成形温度越高,对颗粒介质施加
的背压越小。
另外一种表面缺陷是划痕,相当于颗粒在板材表面连续划过而
产生。一方面与上述颗粒与板材接触状态有关,局部接触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是颗粒介质流动性比液体介质差,尤其是拉深凸模与凹
模圆角以下的型腔之问间隙过小,颗粒与型腔之间摩擦阻力大,颗
粒介质在间隙内流动不够顺畅,与板材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留下划
痕。因此,需保证凸模与凹模型腔之间足够的间隙,使颗粒介质能
够充分流动,消除相对滑动,避免表面划痕的产生,通常间隙为五
倍以上颗粒直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