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种显微切割形态学分类实验图像显微镜
研究染色体的意义
染色体在分类学中的应用:
蚊虫的经典分类是依据形态学分类。细胞遗传学方法采用后,
使蚊虫的分类有了很大的进展。
多线染色体是研究蚊细胞遗传的较好材料,但染色体的制备和
分析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库蚊届和伊蚊属蚊虫中不能获得稳定可
靠的多线染色体。鉴于这些原因,研究蚊虫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更具
有重要意义。
染色体的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作
为分类的指标。还可以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状态判断种群的
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重复序列DNA探针或rRNA基因探针进行
蚊虫分类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重复DNA序列或rRNA基因分布在
染色体上一定的区域(C阳性带和NOR部位),用近年发展的染色体特
定区域显微切割的微克隆技术,克隆种特异的基因探针,是快速、
准确、方便的途径。
(2)染色体在物种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进化是可遗传的适应性变异的选择。而可遗传的变异基由于主
要存在于染色体中的基因或遗传信息的改变。因此,生物的进化与
染色体的进化是密切相关的。
物种进化的趋势是生物体结构体制的提高,从原始的生物类型
逐渐发展到比较进步的生物类型,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与此相连的一般趋势是:生物由小变大。从染色体数目上看,总的
进化趋势伴随着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但染色体数目的不同不是构成
物种的根本原因,构成物种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上的基因。
对于进化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异研究较多。苏联学者列维茨基等
基于染色体组型比较,提出了染色体组型由省对称"到“不对称。
变化的概念,其后得到证实。
在进化的早期阶段,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一般为对称型或同型,
这是指所有染色体的大小近似,并且都是同等,对称地发展两臂,
即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随着生物
的进化,染色体组型分化,朝;不对称异型化发展,染色体中多数
成员大小形状不同,具有染色体的次生类型——两臂非对称的染色
体即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从这个理
论可推知按蚊属蚊虫的进化程度较伊蚊属蚊虫进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