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细菌发酵观察实验图像显微镜
乳糖不耐受性
在婴儿体内,乳糖(也称为奶糖)由肠酶p—D—半乳糖苷酶(或乳糖酶)水解为组成它的单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半乳糖可酶促转变(差向异构化)为葡萄糖,葡萄糖是许多组织的首要代谢能源。 由于哺乳动物断奶后不可能再接触到乳糖,所以大多数成年哺乳动物只含有低水平的p—半乳糖苷酶。因此,当它们摄入乳糖时,其中大部分经由消化道进入结肠;在结肠中,细菌发酵产生大量的CO2、H2和刺激性有机酸。这些产物常常带来麻烦并引起疼痛性消化不适,即乳糖不耐受性。
乳糖不耐受性曾被认为是一种代谢紊乱,实际上,在成年人,尤其是有非洲和亚洲血统的人中是正常现象。可是有趣的是,历史上终身依赖乳制品为营养的人群,其后裔的p—半乳糖苷酶水平随年龄的增长仅仅稍有下降。现代食品技术对具有乳糖不耐受性的牛奶爱好者们提供了帮助:到处可以获得乳铲旦垫酶水解的牛奶。
(本文由上海光学仪器厂编辑整理提供, 未经允许禁止复制http://www.sga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