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沉积物颗粒灰岩矿物研究对比图像显微镜
简洁的沉积相带划分体系可以用来识别特殊沉积序列的沉积结构、
沉积构造、生物类型及组分含量及与此相关的层序或模型,沉积相带或
位于缓坡或陆架的大致部位,并可作出横向上和向下对等层位沉积环境
的预测。
大多数理想层序是建立在地台上较窄相带,暗示着每个相带或剖面
都要约束沉积环境的易变性。沉积环境有限的变化,使得与此相关沉积
序列岩性特征有限的变化。而有些沉积相带不具备小范围沉积条件的约
束,岩性特征可随台地的形状、古水深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大规模
变化。例如,台地低一中等能量、无变化的古地貌和水深条件下潮下带
(浅海环境)沉积特征更无变化,层序中泥灰岩占绝大多数(粒泥灰岩
和泥晶灰岩)。台地具有相似的古地貌和古水深,但是其水体能量较强
,使细粒沉积物难以保存,如澳洲西南部的台地的礁石裸露残存。
水深的变化可导致不可预见的沉积相带,通常发育在无变化的浅水
、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地层环境。若古地貌的高低变化在浅滩体现为相
对无变化,则其相的变化将围绕古地貌的高低部位变化,和一般的泥晶
灰岩或粒泥灰岩不同。
颗粒占统治地位的相带或礁则围绕高部位分布,具有更多的无变化
的浅滩,低部位则充填厚层的泥晶灰岩。事实上,古地貌的高部位曾经
暴露地表,水体较浅,周围发育浅滩或覆盖富含颗粒的地层,其发育和
陆架边缘或障壁岛颗粒灰岩带相近的岩性。若不清楚颗粒灰岩或礁在广
阔的浅水环境沉积,就很难说明单个岩石样品的区别,也不易识别陆架
边缘或滨海平原潮下带的沉积序列。在此情况下,地震资料或地下地质
资料可用来区分相带特征的局部异常和整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