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的复合孔隙类型分析图像显微镜
成岩作用及成岩过程
成岩作用的过程、产物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重点是如
何识别成岩作用的和严重改造的复合孔隙类型以及成岩碳酸盐岩
储层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沉积孔隙度和渗透率形成于沉积期,而
成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则在沉积后的过程形成并改造。理解和探索成
岩储层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和划分原生孔隙。进一步的挑战是如何确
定孔隙系统是纯粹成岩作用形成的还是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形
成的或者是成岩作用和裂缝共同形成的。从经济意义上至少要掌握
评估成岩作用对沉积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造程度以及这些改造作
用怎样影响储层特征。纯粹的成岩孔隙(比如白云岩晶间孔)的勘
探开发战略需要建立一个地质模型,这个地质模型能使相关研究人
员去作图并预测这种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白云岩的空间分布特
征。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必须理解成岩变化的起因及空间分布,而
不是沉积相的分布。如同研究沉积型储层一样,研究成岩型储层需
要分析岩心、岩屑以及剖面图和平面图。沉积相图通常用于表征纯
粹的沉积的或者轻度改造的混合孔隙类型的孔隙分布特征。大多数
测井和地震记录不能用于识别成岩孔隙,但是对识别构造和地层趋
势有所帮助,而这种构造和地层趋势可能影响成岩特征。测井和岩
石学特征(比如毛细管压力和核磁共振)对确定流体单元、隔层、
油藏内的势垒以及对流体单元排序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单
独使用测井资料不能区分成岩孔隙类型。
当成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与沉积岩特征紧密相关时,则储层边
界与沉积相边界一致。如果成岩变化与裂缝和缝合线一致,那么更
能决定储层规模和形状的将是裂缝分布特征而不是成岩特征。纯粹
的成岩孔隙体系与裂缝和沉积趋势不一致,这种储层特征的分析
技术取决于形成孔隙的成岩作用的类型和程度。储层形状和大小可
能依赖于成岩机理、成岩环境以及这种成岩作用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例如:交代成岩作用(石灰岩被白云岩交代)形成的储层边界与
古海岸盐沼的规模和形状大体一致,这些区域的蒸发泵作用使亚稳
定的碳酸盐岩形成新的矿物、结构、孑」隙以及孔喉。成岩储层
的结构特征可能与古地下水位、不整合面、暴露面、古土壤范围或
者喀斯特一致。简而言之,成岩孔隙可能与沉积或者构造趋势一
致,也可能不一致。其研究的挑战性在于如何在储层范围内研究成
岩孔隙和其他地质属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