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晶体结构-沉积碳酸盐岩研究分析显微镜
成岩作用定义
“成岩作用”(Diagenesis) -词源于希腊语“穿过或者通过”
(Dia)和“起源或者形成”(Genesis),“成岩作用”通常理解为“
通过形成”,即“成岩变化”表现为形成不同的矿物和岩石特征。
大多数通用的参考书关于成岩作用或多或少地有相同的定义;顾名
”思义,就是沉积岩从沉积后到变质前所发生的所有变化。也就是
在碎屑的、生物的以及晶体的组分沉积后,沉积岩所发生的一切大
小、形状、体积、化学组分以及晶体结构的变化的统称即为成岩作
用。从沉积到成岩的变化容易区分,但是从成岩到变质的界线则难
以确定。
因此,这一变化是逐渐的,很难识别一个截然的界线,一边
是纯粹沉积作用的,而另一边是纯粹变质作用的。当今大多数研究
者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在埋藏成岩域中成岩和变质的边界是阶梯
型,并且主要的岩石特征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都很小。若想更精确
的定义这个边界,沉积地球化学可以依据干酪根和其他有机质埋藏
过程中受热程度提供一个“有机变质作用”方案。该方案用于描述
富干酪根的温度足够高时可以生烃的烃源岩。埋藏过程中,在65~
150℃范围内干酪根生烃。如果在某一范围干酪根主要生油而不是
生气,则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生油窗”。通常变质矿物和变质相不
会在伴随有机质的变质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发生。变质岩学家认为变
质作用开始的标志是:白云母、绿帘石、钠长石、硬柱石、浊沸石
或者叶蜡石等矿物的出现。尽管这些矿物不会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
下出现,但是可靠的变质作用开始的指示器,并且不会与油气一起
形成。也就是说,在沉积碳酸盐岩中,尤其是储集岩中,从来不会
发现这些矿物。实践证明,尽管深部埋藏的流体侵入可以形成金属
硫化物、萤石以及鞍状白云石,但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埋成岩作用从
不会达到传统定义上的变质作用程度。该类型被称为MVT(密西西
比流域)型成岩作用。这种矿物的形成通常与烃类及相关流体从烃
源岩到储层的运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