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植物线粒体与叶绿体结构观察显微镜
实际上,细胞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全部有机物质均由光合作用所产生
,即通过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有机分子的一系列光驱动的反应
来实现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包括植物、藻类和多种光合细菌。
植物、藻类和大多数发达的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利用水中的电子和
太阳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大量的氧气在水的
裂解过程中被释放到大气中,这些氧气然后又是细胞(不仅是对动
物细胞,也包括植物细胞和许多细菌)呼吸所需要的。
在植物中,光合作用是在一种特化的细胞器叶绿体中进行的。
当白天光照的时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ATP和NADPH,然
后利用其把二氧化碳转变成叶绿体中的糖。所有产生的糖又被输出
到周围的胞质溶胶内,在那里作为制造ATP的燃料,并用以制造其
他细胞所需的多种有机分子的原料。糖亦被输出到所有那些缺乏叶
绿体的植物细胞中去。像在动物细胞中那样,大多数植物细胞胞质
溶胶中的ATP是在线粒体内通过糖和脂肪的氧化作用产生的。叶绿
体与线粒体相似但仃一个额外的区室
叶绿体通过质子梯度进行能量转换的方式与在线粒体中所进行
的方式非常相似。虽然叶绿体比较大一些,但它们按相同的原则构
成。它们有一层高度可渗透的外膜,一层很不容易渗透的内膜,膜
转运蛋白埋在该内膜中,内、外膜间有一狭窄的膜间隙。所有这些
膜形成了叶绿体的被膜。内膜围绕着的一个很大空间称为基质(str
oma),类似干线粒体基质并且含有很多代谢酶。像线粒体一样,叶
绿体是由被细胞吞噬的细菌进化而来,但仍保留着它们自己固有的
基因组和遗传体系。因此,如线粒体基质那样,这种基质也含有一
套专有的核糖体、RNA和DNA。
然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叶绿体内
膜中没有电子传递链。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都包含在
第三层膜即类囊体膜中。类囊体膜形成一种扁平的盘状囊即类囊体
。它们叠成整齐的堆状,每个类囊体中的腔与其他类囊体的腔相连
通,因此将其定义为第三种内部区室,类囊体膜将其与基质分隔而
本身是连续的。线粒体与叶绿体结构上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