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块和岩屑表面粗糙面矿物样品分析显微镜
岩块的直径一般在0.5~1m,最大的岩块直径可达2~3m,堆积杂
乱,棱角鲜明。岩块和岩屑表面常有磨光的现象,并带有撞击坑、
槽和清晰的条痕,谷壁的基岩表面同样有被摩擦的粗糙面和清晰的
条痕。值得注意的是仅分布于沟谷的三个狭窄地段。显然,条痕、
撞击坑和撞击痕的形成与谷地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推测泥石流沿
谷地向坡下方运动,运移至谷地窄狭地段受阻,而暂时停积,筑成
一个“天然堤坝”堵塞沟谷。然而沟谷上游地段下移的泥石流还不
断运送而来,这时“天然堤坝”的负荷就不断加大,当这样的负荷
加大到某一极限,天然堤坝“突然”崩坝,泥石流急速向谷地下游
运动。就在这瞬时“崩坝”的短暂时刻,泥石流中岩块和岩块之间
、泥石流中的岩块与谷底之间都产生了极强烈的相互摩擦、推挤、
刻画及撞击等作用,这就是在谷地狭窄段造成很多条痕、洼坑和撞
击痕的原因所在。岩块上条痕的特点为:
(1)条痕的个体形态细小者居多,长1—2cm,较长的有数厘米
至几十厘米,宽0.5cm,深0.5~1mm。最为粗大的条痕长达7℃m
,宽3cm,深0.5cm。条痕边界外貌粗糙,很不匀称,横断面为不
对称的V字形。条痕个体形态多种多样,有发丝状、棍棒状、针状
、钉头状、锯齿状、弧状。条痕个体多为复合形态。此外,尚有形
状不规则的撞击坑、撞击痕等。这一特点及其重要,因为冰川擦痕
石上从未见有撞击痕或坑,因为冰川运动时冰内岩石块体均为缓慢
接触,从无快速撞击的可能。
(2)条痕多呈组合特征。①条痕的多少与岩块的岩性相关。板
岩的岩块上条痕多而鲜明,砂岩次之,千枚岩的岩块条痕细小而密
集,常有较大的刻痕。花岗岩或较坚硬的石英砂岩岩块表面条痕极
少,仅发现撞击的斑点痕迹;②在同类岩性的岩块表面条痕的多少
和大小与岩块的大小有关,即大块的岩块表面条痕多而大,小块岩
块表面则少而小;③岩块表面条痕的方向一般无定向性,条痕很少
成组排列,有撞击坑和粗糙擦面伴生;④条痕在砾面上的伸展不随
砾面曲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岩块表面不平,条痕呈断续或深浅不均
的状态延伸;⑤沟谷裸露的基岩表面所刻划的条痕,其方向指向下
游。基岩壁上的条痕尾部渐渐变细,并常常向下弯曲(表明“崩坝
”时的情况)。泥石流擦痕特点,极
为细致、明确,与冰川擦痕相比各具不同特征,如擦痕方向不一,
很少成组并列出现,岩块表面不平时,擦痕呈断续状,并深浅不均
。这些都与冰川擦痕明显不同,后者擦痕多平行,成束出现,且均
匀连续。可见,虽同为擦痕,但却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