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切屑的形成磨粒磨损样品分析显微镜
在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探讨了目前关于磨粒磨损机理
的研究成果,得出下列几点结论,
一、基于磨粒磨损过程中磨损是由于磨粒的显微切削作用(根据磨
粒作用的有利位置,一部分直接产生切削,一部分在表面造成擦伤)的
认识而建立的磨粒显微切削作用模型,可推导出材料的耐磨性与其硬
度之间的关系模式——80cH,与很多研究者对于工业纯金属和退火钢
得出的实验结果很符合,从而说明磨粒的显微切削作用在磨粒磨损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显微切屑的形成和塑性断裂过程相联系。通常的压痕硬度测
量反映的是材料在一定塑性变形下的强度特性。在磨粒磨损过程中,
材料磨损表面会发生极大程度的塑性变形,从而达到极大程度的加工
硬化。考虑到加工硬化的位错机理模型,可以看出加工硬化程度和位
错密度相关,用磨损表面的硬度测量,计算出磨损表面的极限强度,
认为它是断裂前表面最大位错密度的量度。
三、基于对磨损表面的观测,可以看到在磨粒作用下由于显微裂
纹扩展所导致的磨损碎屑的形成。考虑了在磨损表面层磨粒作用
的应力场,应用断裂力学方法,建立磨损率与材料断裂韧性的关系。
固定磨粒磨损试验机上所测定的纯金属的相对耐磨性与金属晶格
中原子结合强度密切相关,说明相对耐磨性是反映材料原子间结合强
度的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