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灰岩剖面孔隙矿物样品分析图像显微镜
地层密度测井横剖面曾被用以解释单层的孔隙性层段和非孔隙性层段
的三维几何形体和侧向的延伸分布。各井间孔隙性层段的对比是根据对沉
积和成岩作用格局的解释。粗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与孔隙度的破坏
作用相应,被认为代表与陆地上曝露有关的大气淡水的地下环境。沉积模
式表明上部斯麦考弗组不是一种加积的层系,其岩相界线趋近于平行地层
的顶面。曝露的地表面,其地下水面以及伴生的大气淡水地下透镜体也必
定趋近于平行这一表面。这种假说,在相邻的井中与厚层和薄层的孔隙性
层段的垂向排列组合最相适应,曾用来作为对比的基础。
地层密度测井横剖面表明井中组成上部斯麦考弗组的颗粒灰岩有一半
以上是胶结程度很高的非孔隙性的。所有的孔隙带似乎都是呈透镜状形体
。所有的孔隙带在靠近三个正性构造的北部边缘均变薄和尖灭。有一些较
薄的孔隙带向南尖灭,并且在盐丘构造高的南翼,所有的孔隙带均向南尖
灭。所有的孔隙性透镜状体都是在构造高的脊部最厚,因此说明了巴克纳
页岩等厚图和纯储集层等厚图的相似性。
当孔隙度遭受破坏时,粗亮晶胶结物即被解释为浅处的大气淡潜水环
境的特征,孔隙空间的垂向分布可以被设想为各时期地下水面的原始记录
。在任何一个已知的水准面上,亮晶方解石的胶结程度可被考虑作为此水
准面在大气淡潜水进行胶结作用的环境下持续时间长短的粗略指标。因此
孔隙度小于4%的样品就代表淡潜水透镜状体在时间上持续了很长时期的水
准面。另方面,孔隙度大于logQ,的样品,则代表长时间出露的达到渗流
和海水潜水条件的水准面。这种推论叮用来对沃克溪油田区的早期水文学
的历史作进一步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