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孔隙度比粘土低微观颗粒分析显微镜
沉积后的砂,其原生孔隙度比粘土低得多。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
孔隙率下降很少。这表明砂的孔隙因物理压实作用而消失是有限的,与粘
土相反,其多数孔隙的消失是由胶结作用引起的。
在砂的压缩方面,岩相学提供的证据有三,下面就来说明并讨论其意
义。第一,在云母砂岩垂直薄片中,常可见到弯曲的和变形的云母,这是
由于云母上下的石英颗粒挤压之故。这说明发生过压实作用。第二,许多
砂岩含有砂粒大小的粘土碎屑颗粒。这些颗粒处在坚固的石英颗粒间时,
常可见到受压、受挤的现象。这也说明发生过压实作用。第三,在许多薄
片中,可以见到破裂的碎屑颗粒。这种破裂颗粒可能是在制作薄片时形成
的,也可能是在(井壁射孔)采样时,岩芯边壁受炸药影响形成的。用阴极
发光对砂岩进行研究时,发现许多碎屑颗粒在正常光源和偏振光下,看上
去好像没有变形,但事实上这些碎屑颗粒已经破裂并重新胶结粒的接触数
目都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同样,颗粒的接触特性,随着深度的增加,从相
切变到弯曲再变到缝合。这个研究说明孔隙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以上所举三个方面的证据论证了砂能被压实,并且这个作用能减小粒
间孔隙度。应该注意两点,如图16所示,一是在埋藏早期很少有孔隙消失
的现象,推测压实作用是最重要的。其显著地收缩则说明它具有粘土的特
性。二是和粘土的情况成鲜明的对比,砂在深处其孔隙仍能保留,
因此,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砂能够被压实, 特别是在浅层,并且
若碎屑颗粒之间是被疏松的粘土质所填集,则更易被压实。但压实作用不
是砂岩孔隙的主要破坏因素。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稳定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胶结作用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