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状新矿物次生孔隙化石样本检测显微镜
砂岩孔隙度消失的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压溶的
缘故,或者是由于氧化硅胶结的缘故。人们常常注意到含油砂,其异常高的
孔隙度和其埋藏深度不相称。也有些证据可以说明,砂中的油可防止孔隙度
降低
层状新矿物形成阶段
成岩作用第三阶段由达普尔定名为层状新矿物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处
于成岩作用和低变质作用之间。在层状新矽‘物形成阶段,泥质砂岩中的
粘土和不稳定矿物可再结晶形成白云母、黑云母和绿姆石,并可发育早期
片状结构。当纯砂岩开始变成变质的“石英岩。时,碎屑颗粒会紧密粘结
一起。
表生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形成
在沉积物经过氧化还原变化、转移胶结变化和层状新矿物形成等阶段
的过程中,沉积物随时有可能因地壳隆起而受到风化。有时这种风化深而
强烈,使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大为增加。此称“表生成岩作用。,是与
砂岩在成岩作用中孔隙度降低的这种正常趋向相反的作用。正常风化作用
已在第三章叙述。下面仅就那些能影响次生孔隙产生的问题,加以说明。
首先是物理风化。盖层压力的释放和地块沿斜坡移动,可产生构造孔
隙。同时由于淋滤作用,各种化学变化也可产生次生孔隙。在碳酸盐胶结
的砂岩中,富含腐植酸和其他酸类的地下水,能把胶结物淋滤出去,并以
溶液形式将碳酸盐带走。这就可能使未固结砂的孔隙度接近它最初沉积时
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