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孔隙类型:粒间和粒内孔隙-孔隙分析显微镜
灰屑岩的成岩作用过程
为便于叙述,所提到的灰屑岩是其混合成份,其中原生砂包括骸晶砂和非
骸晶颗粒,骸晶颗粒既包括霰石碎屑又包括方解石碎屑,厝者构成部分多晶
形方解石壳碎屑,也部分构成棘皮动物构造中单晶方解石。
这类砂的原生孔隙有两种类型: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粒内孔隙的广度
主要取决于内在孔隙骸晶碎屑的存在和频度。对许多全胶结前更新世海相
灰屑岩露头的岩相研究表明,那些原为霰石成份的骸晶碎屑,现在是作为方
解石矿物保存下来的。方解石的晶体组构,常是洞穴壁上晶体生长形成的。
这意味着霰石经过溶解,留下了骸晶碎屑印模以后又被方解石所充填。
因此,显然在岩石成岩作用历史的某一阶段,会有新的孔隙产生。虽然我
们在野外露头发现这些岩石的孔隙现已被充填,但如果打开在地下埋藏的同
一岩石,这种孔隙也许还会保存着。这是很可能的。
许多灰屑岩中,充填先前霰石壳的方解石铸模,其镶边晶体的组构有两种
清晰可辨的类型,每个铸模都可见小方解石晶体组成的狭窄边缘,沿早先的
模壁排列。外面则是由较粗的结晶方解石镶边。这两者间呈不明显过渡。
两种组构很不相同,以致给人印象是在完全不同时期充填在模子里的。在铸
模外面,占据早先粒间空隙的方解石胶结物,也同样具有两种晶体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