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多数自沉积石化矿物样本分析显微镜
在沉积期间滩体曾多次露出海面,因此在未成岩阶段就发生了早期(准
同生期)的白云石化及溶解(蚀)作用,其后由于干旱环境,重盐水向下渗滤
,沉积体进一步白云石化,使孔隙继续形成,也不断被充填。但由于上覆
含膏层系及泥质层系的封隔,在以后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得以部分保
存,也促进了深埋藏期的有机溶蚀作用及H:S的溶蚀作用,在印支运动及
以后的喜马拉雅运动产生的裂缝,成为孔隙体间连通的通道,因此从早成
岩期到深埋藏期的一系列地质条件,使这类储层成为基质孔隙度及渗透性
相对较好的一种重要的储层。
广泛分布于扬子、华北、塔里木三大克拉通地块上。在历次区域构造
运动中,由碳酸盐岩组成的不整合面上,都发育有此类储层。如四川盆地
印支运动、海西运动及加里东运动所形成的三叠系、下二叠统、中石炭统
、志留系及震旦系顶面的主风化溶蚀型灰岩、白云岩储层;华北地区由加
里东一燕山一喜马拉雅旋回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下古生界顶面的古风化溶
蚀型储层都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
特点
中生代、古生代碳酸盐岩多数自沉积后就持续埋藏,经历了漫长的成
岩演化,成为致密、超致密的非常规储层,物性极差。此后,由于一期乃
至多期区域构造运动的抬升、暴露、剥蚀,经历了多期晚表生成岩作用,
在不整合面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极大地改善了它们的孔渗条件。由于它们
受控于区域不整合的发育特点.储集类型为溶孔(溶洞)—裂隙型,储集条
件变化很大,物性极其不均匀,储集条件的变化及影响深度受岩性、断裂
、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古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因而这类储层具体特征差别
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