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碎屑微观特征矿物样品分析显微镜
内碎屑
内碎屑是指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经过改造的碳酸盐岩碎屑。早期胶
结作用产生准同生期侵蚀作用,是碳酸盐岩的常见特征,也是形成内碎屑
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砾屑、砂屑及粉屑等类型。之所以叫“内碎屑”,是
与那些古老岩石破碎、经过水流搬运和改造的那些岩屑或沉积盆地外碎屑
相比较而盲的。但是,有时难以区分碳酸盐岩碎屑究竟是内碎屑还是外碎
屑(岩屑)。碳酸盐岩中的碎屑形成方式多样,因而也存在很多类型。通常
来讲,内碎屑和大部分岩屑是水流作用改造的产物。但有些又与水流作用
无关,如以蒸发作用产生的岩溶角砾、暴露形成的岩溶角砾等。
凝聚颗粒
凝聚颗粒是由几种碳酸盐粘结或胶结作用联结在一起的颗粒类型,又
称为团块。其大小多为0.5—3 mm。其组成颗粒多为砂级颗粒,而且强烈
泥晶化。葡萄石是由球粒颗粒(常为泥晶化的鲕粒)构成的聚合体,由于其
形似葡萄而得名。团块是指外形较光滑而且具一内部孔洞的凝聚颗粒,葡
萄状团块是指具有一个薄的鲕状包覆层的团块或葡萄石。葡萄石和团块间
没有成因差异,二者变小而成为鲕粒或内碎屑,这同时还取决于它们的内
部组构的消失程度。
粒径大小分为砾状凝块石、砂状凝块石、粉砂状凝块石。还有的是根
据其内部形态分为泡沫状凝块石、蠕虫状凝块石,文象状凝块石等类型。
凝块石的成因不同于藻核形石,但它常与核形石共生,它不是靠藻类的粘
结作用去捕获碎屑质点,而是积极的生理沉积作用使藻细胞中重碳酸钙发
生分解反应,使碳酸钙沉淀出来,形成一个围绕藻体的粘质块体。